近日,國家知識產權局通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2024年上半年專利開放許可聲明數量及達成數量,雲南省專利開放許可聲明數量達387件,居全國第一位;達成開放許可8件,居全國第三位。雲南推進專利開放許可製度實施取得實效,推動專利“下書架、上貨架”,為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增添了新動能。專利開放許可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第四次修改新設的一種專利特別許可,是專利轉換運用的製度創新。由專利權人自願提交專利開放許可聲明,對專利許可使用費“明碼標價”,由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向全社會“廣而告之”,任何單位或個人書面通知專利權人並按照標價付費即可獲得實施許可,對所有被授權人「一視同仁」。這項制度有利於提升對接效率、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打通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最後一公里」。新修改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實施細則》於2024年1月20日起正式施行,專利開放授權制度全面落實。雲南省市場監理局第一時間開通專利開放授權聲明及合約備案受理業務,透過細化辦理流程,為專利權人、專利代理機構辦理相關業務提供便利指引。同時,不斷加大宣傳力度,組織舉辦知識產權公共服務能力提升培訓班,面
電商平臺展示內容與製造行為的認定——(2022)最高法知民終2021號【裁判要旨】人民法院可以綜合考慮被訴侵權人在電商平臺上展示的產品銷售連結中關於產品型號、產地、數量的標註以及“廠家直銷”等描述,合理推定被訴侵權產品由其製造。【關鍵詞】民事 侵害發明專利權 電商平臺 展示內容 製造【基本案情】義大利某機械股份公司系專利號為02829511.0、名稱為“用於破碎並篩分石頭的鏟鬥”的發明專利的權利人,其發現山東某工程機械公司在“愛採購”“搜了網”“材料網”上發佈的產品照片內容與專利產品相同,除標註數量、售價等資訊外, 還標註了山東某工程機械公司的商標,產地顯示為山東濟寧,同時還標註有產品的工作原理。 義大利某機械股份公司比對后發現上述電商平臺上許諾銷售的山東某工程機械公司產品的工作原理與涉案專利權利要求1相同,部分照片所顯示的產品上還標註有義大利某機械股份公司的商標,遂起訴要求山東某工程機械公司停止製造、銷售、許諾銷售侵權產品的行為,並賠償經濟損失及維權合理開支。 山東某工程機械公司確認電商平臺上的照片系專利產品照片,並稱照片來源於互聯網; 工作原理
第五九四號根據《財政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調整優化專利收費政策的通知》(財稅〔2024〕23號)、《國家發展改革委 財政部關於專利權補償期年費標準等有關事項的通知》(發改價格〔2024〕1156號),國家智慧財產權局自上述通知發佈之日起調整部分專利收費標準和減繳政策,現將有關事項公告如下:一、專利權人提出專利權期限補償請求,應繳納專利權期限補償請求費,收費標準為每件200元。 專利權期限補償請求經審查符合期限補償條件的,應繳納專利權補償期年費,收費標準為每件每年8000元,不足一年部分不收取。二、對專利開放許可實施期間的專利年費減免15%。 同時適用其他專利收費減免政策的,可以選擇適用最優惠的政策,但不得重複享受。三、通過《工業品外觀設計國際註冊海牙協定》進入我國的外觀設計國際申請,繳納的第一期和第二期單獨指定費,可按照《財政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印發〈專利收費減繳辦法〉的通知》(財稅〔2016〕78號)、《財政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停征免征和調整部分行政事業性收費有關政策的通知》(財稅〔2018〕37號)、《財政部 國家發
根據國家知識產權局發佈的《關於調整部分專利收費標準和減繳政策的公告》(第594號)有關規定,為保障專利申請人、專利權人及相關當事人依法合規辦理有關業務,現將相關事項通知如下:一、關於專利權期限補償費用繳納專利權人在2024年7月26日之前提出專利權期限補償請求的,應自2024年10月26日前補繳專利權期限補償請求費。 期滿未繳納或未繳足專利權期限補償請求費的,不予專利權期限補償。國家知識產權局作出給予專利權期限補償決定的,專利權人應按照專利權期限補償審批決定的要求,在專利權20年期限屆滿前一次性繳清專利權補償期年費。 專利權補償期年費不設滯納金,不設恢復期,不適用專利收費減繳辦法中規定的予以減繳的情形。 期滿未繳納或未繳足專利權補償期年費的,不予專利權期限補償。二、關於國際申請進入國家階段的費用減免進入日在2024年7月26日以後,由國家知識產權局作為受理局受理並進行國際檢索的國際申請,在進入國家階段時免繳申請費及申請附加費。進入日在2024年7月26日以後,由國家智慧財產權局作出國際檢索報告或專
第五九四號根據《財政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調整優化專利收費政策的通知》(財稅〔2024〕23號)、《國家發展改革委 財政部關於專利權補償期年費標準等有關事項的通知》(發改價格〔2024〕1156號),國家智慧財產權局自上述通知發佈之日起調整部分專利收費標準和減繳政策,現將有關事項公告如下:一、專利權人提出專利權期限補償請求,應繳納專利權期限補償請求費,收費標準為每件200元。 專利權期限補償請求經審查符合期限補償條件的,應繳納專利權補償期年費,收費標準為每件每年8000元,不足一年部分不收取。二、對專利開放許可實施期間的專利年費減免15%。 同時適用其他專利收費減免政策的,可以選擇適用最優惠的政策,但不得重複享受。三、通過《工業品外觀設計國際註冊海牙協定》進入我國的外觀設計國際申請,繳納的第一期和第二期單獨指定費,可按照《財政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印發〈專利收費減繳辦法〉的通知》(財稅〔2016〕78號)、《財政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停征免征和調整部分行政事業性收費有關政策的通知》(財稅〔2018〕37號)、《財政部 國家發
美國專利商標局(USPTO)和英國智慧財產局(UKIPO)於2024年6月3日共同簽署合作備忘錄(MOU),雙方就標準必要專利(SEP)相關政策進行意見交換,該協議自簽署之日起五年內有效。標準必要專利係指在特定技術標準下已被宣告為必要的專利。標準設定的部分流程,專利權人應在公平、合理、無歧視(Fair,Reasonable,and Non-Discriminatory,FRAND)的條件下,進行標準必要專利之授權。標準涉及現代生活的所有面向,包含視訊壓縮、無線通信技術、電腦連線標準、汽車科技等等。根據協議條款,USPTO和UKIPO將進行以下的合作:促進有關SEP政策方面的合作與資訊交流,以確保標準生態系統的平衡。督導中小企業以公平、合理和無歧視的方式實施或促進技術互通性標準的制定。研究如何提高技術互通性標準於公平、合理和無歧視授權的透明度。對利害關係人進行宣導,提高其對SEP相關問題的認識。討論如何將更多的司法管轄區納入USPTO和UKIPO相關的SEP活動。
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IPO)於2024年5月22日,發布海牙設計國際申請案2023年報,報告指出2023年WIPO共受理8,566件海牙設計國際申請案,較2022年增長7.4%(如圖1)。圖1:2009-2023年海牙設計國際申請案件數前五大申請來源國依序為中國大陸1,813 件,增長高達40.9%;德國904件,年增4.0%;南韓825件,年增1.0%;美國746件,年減1.3%;瑞士712件,年增9.2%(如圖2)。
各有關單位:為進一步滿足北京創新主體專利預審需求,提升專利預審服務覆蓋率,更好服務北京國際科創中心建設,協助培育新質生產力,經國家智慧財產權局核定,北京市智慧財產權保護中心專利預審服務分類號新增23個國際專利分類(IPC)主分類小類和1個洛迦諾分類號。調整後,新一代資訊科技與高階設備製造產業專利預審服務分類號共有72個國際專利分類(IPC)主分類小類及7個洛迦諾分類號,詳見附件。自本通知發布之日起,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依照調整後的專利預審服務分類號接受專利申請預審請求。特此通知。附件: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專利預審服務分類號表 2024年8月1日
從7月29日舉行的國新辦記者會獲悉,為促進專利轉化運用,下一步,我國將全面實施專利開放許可製度,建設重點產業專利池,深化知識產權科技成果的賦權改革,紮實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深度融合。去年,國務院印發《專利轉換運用專案行動方案(2023—2025年)》。國家智慧局局長申長雨表示,該行動方案實施以來,國家知識產權局與各部門、各地方圍繞專利產業化這條主線,制定出台相關配套政策,實際破解專利轉化難題。一方面,加快大學和研究機構存量專利的盤點。建構了全國大學和研究機構存量發明專利資料平台,幫助大學和研究機構準確掌握存量專利底數。截至今年6月,全國大學和研究機構已完成85萬件存量發明專利的盤點工作,整體進度目前已超過95%。今年上半年,全國大學和科研機構專利轉讓許可次數達到了2.3萬次,年增22.2%,存量專利轉換運用次數比較多,整體上日趨活躍。另一方面,有效發揮企業在專利產業化中的主力。國家智慧財產局聯合工信部等部門深入實施專利產業化促進中小企業成長計劃,目前已組織超過1.7萬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參與,透過智慧財產權普惠服務和專項支持,加速知識、技術
外媒指出,聯發科 (2454-TW) 在中國被華為控告專利侵權後,隨後也向英國法院提起訴訟,控告華為涉嫌侵犯自家專利,雙方你來我往,進行法律攻防戰。外媒 IAM 指出,聯發科目前在英國針對華為專利侵權行為進行反擊,前者及其子公司 HFI Innovation 和 MTK Wireless 向英格蘭和威爾斯高等法院提起訴訟;也讓外界認為,此舉是聯發科對華為的回應。儘管雙方皆未透露此次專利戰涉及的技術,但外界普遍認為,雙方主要是針對 5G(或包含 4G 與 3G) 等通訊技術進行來回攻防,華為也藉此試圖向更上游的手機晶片業者收費,打造新的專利授權收取模式,收取層級從「終端級」延伸至「零件級」。另外,外界也坦言,兩家科技巨頭已談判多次,但結果多懸而未決,也因此在價格收費標準看法出現分歧,由於專利訴訟往往需耗費長達數年時間,也不乏最終走向和解之路,對於結果外界也高度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