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商大陸智財權服務網-國家級區塊鏈平台上線 司法數位證據保存制度化

國家級區塊鏈平台上線 司法數位證據保存制度化

2022-08-02 出處 / 網管人

推動「科技化的法務部」,讓證據監管及數位證據保存更加制度化,法務部日前舉辦「司法聯盟鏈建置及標章發表會」,正式對外公開國家級區塊鏈平台已完成建置上線,成為台灣司法科技應用的重要里程碑。

隨著數位時代的來臨,網路犯罪頻傳,數位證據在訴訟程序運用也日漸重要,諸如電子郵件、數位影像、即時通訊對話,乃至於文件檔案備份資料、定位系統等,都可能是佐證時的重要關鍵。然而,數位證據若想要作為呈堂證據,便需要確保其未被竄改的同一性,過程中往往需要經過驗證、解析比對,不僅曠日廢時,長期累積下來也影響案件審理速度,甚至使當事人增加鑑定費用、時間成本及訴訟成本。

法務部部長蔡清祥指出,現今的網路犯罪經常融合高科技作為犯案工具與媒介,隨著各種數位資料使用的比例不斷增加,司法實務面臨越來越多如社群網路、行動通訊軟體、網路聊天等大量數位證據,法庭上攻防數位證據已是常見,司法當然也需要跟上時代腳步來調整,如何運用科技來保存與監管,以維持數位證據的一致性是實務面上必須克服的問題。


法務部部長蔡清祥指出,隨著大量數位證據增加,法庭上攻防數位證據已是常見,司法當然也需要跟上時代腳步來調整,如何運用科技來保存與監管,以維持數位證據的一致性是實務面上必須克服的問題。
「數位證據與傳統的事證、物證完全不同,無法以肉眼或耳聞辨別證據真實性,導致訴訟時反覆爭執是否屬原始證物的現象,」他提到,將區塊鏈技術運用在司法數位證據上,便是看重其不可竄改、信任、透明以及去中心化等特性,當證據不能被竄改,才能被認同是原始證據,也才能在各個環節加速驗證。

五初始會員各有定位

司法聯盟鏈最早源起可追溯至2019年調查局舉辦「正義鏈盟--證物鏈與區塊鏈的交響曲」首部曲,當時提出區塊鏈運用方式,就是將區塊鏈應用於數位鑑識報告電子檔,法務部調查局資安鑑識實驗室完成鑑識報告後,將數位證據鑑識報告電子檔結合區塊鏈存證,將原本鑑識報告程序之文書記錄檔案的雜湊值及鑑識之數位證據,透過加密簽章上傳到以太坊公有鏈,產生等同公證處或第三方認證機構的公證效益,提供原始完整鑑識報告文件之審查可能性,讓鑑識報告變得透明且得以檢驗。

此次嘗試受到廣大迴響,而後於2021年1月,法務部主動邀集司法院、臺灣高等檢察署、法務部調查局和內政部警政署等共同推動「司法聯盟鏈」,而這五個機關也是司法聯盟鏈的初始會員。同年10月便達成共識,確認後續推動期程積極辦理。期間並陸續加入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科技法律研究所、科技部所屬之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等協力合作完成國家級區塊鏈平台,提升公信力。

「其實調查局很早就接觸到區塊鏈技術,為了瞭解這項技術的應用手法,還購買比特幣深入研究,」蔡清祥笑著回憶,五年前在他還擔任調查局局長時,同仁在經濟犯罪偵查過程中發現犯罪者用加密貨幣隱匿金流、洗錢,由於虛擬貨幣的金流不易察覺,為了瞭解可能隱藏的犯罪手法,便支持同仁購買比特幣研究,得知加密貨幣底層的技術便是區塊鏈。在幾經深入研究後發現,區塊鏈技術不只應用在比特幣,也可用於數位證據的驗證,於是就有了後來運用區塊鏈來保存數位證據一致性的想法,進而催生了司法聯盟鏈。

他提到,五個初始會員在司法聯盟鏈中各有定位,從第一線處理證物警察端,目前參與的內政部警政署及法務部調查局負責存證,並參與協助訂立技術性指引規範;再到法務部及臺灣高等檢察署端,包含證物管理、證物入庫、使用(點交、紀錄);最後到司法院所屬各級法院端,包含開庭、移交認證等,均藉由區塊鏈貫穿司法流程,實現完整的證物鏈。

Hyperledger Fabric為底層因應會員各式場景

司法聯盟鏈顧名思義即是以「聯盟」的方式共同維護區塊鏈的運行。也因此,在司法聯盟鏈的五個創始會員中,每一個會員機關都是自行編列公務預算、自建節點,以貫徹區塊鏈的核心概念,而且不會因外在因素而退出,確保聯盟鏈永續存在。且由於聯盟鏈成員與節點原本就經過篩選與驗證,因此聯盟鏈是使用背書政策來完成交易,每筆交易必須符合規定背書政策才能完成。

為確保數位證據同一性,在作法上,資料及時間戳記分散寫入至五個節點,讓每個節點都有完全相同的帳本內容,且司法聯盟鏈具備公開且具彼此稽核功能,檢察官、法官及當事人均可隨時透過五個節點查驗證據,達到追求真相的司法目的。


通過驗證並取得「b-JADE證明標章」之機關構、企業、團體等組織,可對外彰顯其具備數位資料保護及管理能力,並可取得申請加入司法聯盟鏈之機會。
法務部檢查司調部辦事調查專員魯志遠指出,目前司法聯盟鏈採用單鏈架構,平台底層架構採用Hyperledger Fabric,並且透過SHA-256安全雜湊演算法以及開源默克爾樹技術建立區塊資料寫入區塊鏈。新生區塊會複製到不同會員節點,儲存完全相同區塊複本,即便有節點損壞或竄改複本,也不會對分散式節點資料完整有所影響。同時也藉由區塊與區塊間鏈結產生的數位資料騎縫章機制,得以追溯原始狀態與後續的變化。

Hyperledger Fabric的共識演算法之Raft,除大幅降低網路複雜度與部署成本外,還能確保司法聯盟鏈內節點狀態轉換一致,所有同步訊息並節點同意相同狀態,且確認過程不易遭受干擾。此外,分散式節點架構也達成不可竄改性,被記錄到區塊鏈後,無法單方面回溯修改區塊鏈中資訊,若單一資料遭更改或刪除即可被偵測並拋棄。

他進一步說明,其實當初同時也評估了Besu架構,其好處是相容建置門檻低,不過由於Hyperledger Fabric模組化架構,具備保密性、可伸縮性、靈活性和可擴展性,經考量後續會員可以針對同個Channel參與者擁有Channel中帳本需求,決定採取建置門檻較高之Hyperledger Fabric,適應司法聯盟鏈各會員原生業務系統中的各種場景。

兩面向效益運作穩定驗真快速

我國刑事訴訟法採「實物提示原則」,但實物提示面對數位證據具無限複製性、複製具無差異性、增刪修改具無痕跡性、製作人不易確定性等特性,因此如何運用科技克服證據採集、包裝、封緘、送驗、交接等流程是否有瑕疵便是關鍵。司法聯盟鏈就是利用科技改善這個流程問題,從現行之數位證據標準作業程序加入區塊鏈,利用區塊鏈之不可竄改、不可否認及永久保存等特性,確保現場物證與協助法院認定事實證據確實同一。

法務部部長蔡清祥指出司法聯盟鏈上線後,可以從兩個面向取得效益,一是在經費成本方面,可以大幅穩定司法上鏈的成本。「一開始調查局區塊鏈應用是採用了以太坊公有鏈的方案,但實行後仍有手續費浮動問題,舉例而言,2019年平均上鏈的手續費是1.3美元,但2020年平均上鏈費用超過40美元,單筆手續費就相差有30倍之多,當上鏈的費用越來越高,其實不利於司法穩定。」

其二是時間成本,因現行訴訟程序如對數位證據有爭議時,會由當事人請求法院鑑定數位證據,再由法院發函鑑識單位如調查局或警政署等進行鑑識報告,鑑識單位出具鑑識報告給法院,法院當庭提示鑑識報告給當事人,一來一往,鑑識程序都要將近月餘的時間,「司法聯盟鏈因為只將數位證據的數位指紋(雜湊值)放入,所以判斷的速度很快,只需要幾分鐘不到的時間就可以確認數位證據有無被竄改,大幅提升驗真效率。」

建立標準化和教育訓練讓鏈下資料完整正確

區塊鏈經由演算法來確保交易記錄無法竄改,本質上即具有信任、透明以及去中心化等特性,然而現行處理過程中,還須仰賴人員作業,疏失在所難免,因此法務部也建立相應配套措施,以確保區塊鏈上之證據不會偏失。近期便與資策會科法所簽訂合作協議,協助司法聯盟鏈建立數位治理規範,建立明確標準化和教育訓練,克服存證人員擔保鏈下資料之完整及正確。

為了讓使用人員更熟稔司法聯盟鏈操作,也辦理種子教官教育訓練,透過種子教官落實各機關內的教育訓練,取得證書的人才可上傳資料。目前也請第一線司法警察機關訂定區塊鏈操作人員指引,將司法聯盟鏈程序融入數位證據現場蒐證的執行作業程序階段,並在今年實際進行試辦確認實際成效。

此外,法務部也已正式向經濟部智慧財產局申請b-JADE證明標章,b-JADE是司法聯盟鏈(Blockchain-applied Judicial Alliance for Digital Era)的英文簡寫而來。此證明標章規範完整涵蓋數位資料相關的內外部人員管理、資料生成、保護、維護等各資料歷程階段的內容管理、附載資料的實體設備或虛擬空間等面向之管理要求。通過驗證並取得「b-JADE證明標章」之機關構、企業、團體等組織,可對外彰顯其具備數位資料保護及管理能力,並可取得申請加入司法聯盟鏈之機會。

試辦應用穩健推動

蔡清祥期許司法聯盟鏈能為「司法、科技、人民」帶來新信任關係,未來文化部以及全國律師公會等相關機關、機構或團體陸續加入司法聯盟鏈後,能讓刑事案件、民事案件及行政案件中的各種法庭提示數位證據及數位卷證驗證均具有更大意義,進而帶出更多司法運用之加成效果。

現階段,法務部將穩健推動區塊鏈在司法部門實際應用,優先針對越來越多雲端服務如Google電子郵件、臉書、LINE或存放網路雲端硬碟的數位資料,規劃於台北、桃園及台中等地先行試辦,第一線司法警察查扣證物時,採用區塊鏈雲端證據存證應用程式,自動下載雲端資料檔案並同時記錄下載時間,下載雲端檔案資料過程自動計算每一個儲存檔案的雜湊值,並將每筆檔案雜湊值上傳至司法聯盟鏈。

他強調,司法聯盟鏈對台灣司法史具有跨入數位時代的實質意義,也代表智慧政府須由跨部會、公私協力共同完成推動,期許本案作為跨部會推動新科技的典範,也希望能透過司法聯盟鏈成立,能加強公部門之可信性,提升人民對司法信賴。

訂閱電子報

每月寄送一次,提供智財權發展與
新知讓您完整掌握最新消息、國際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