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商大陸智財權服務網-兩岸應對全球化專利戰略布局管理策略

兩岸應對全球化專利戰略布局管理策略

2024-04-01 出處 / 工業總會-智慧財產委員會/文:張遠博

兩岸專利論壇自從2008年開始舉辦以來,至去年已邁入第15屆,多年來,兩岸專利藉由此平台很大的促進了兩岸的智慧財產權交流,以及專家之間的相互學習和了解,並取得了豐碩成果。本文藉由論壇試圖探討兩岸間應對全球化專利布局管理策略,從「台灣商業技術創新與專利管理在ESG的角色與價值」、「大陸新能源領域創新發展與專利運用」、「大陸應對全球化的專利布局策略」、「台灣應對全球供應鏈下的專利戰略與布局策略」等議題切入,進行分享。

兩岸專利論壇自從2008年開始舉辦以來,兩岸輪流舉辦,去年已邁入第15屆,多年來,兩岸專利藉由此平台很大的促進了兩岸的智慧財產權交流,以及專家之間的相互學習和了解,取得了豐碩成果。

本文藉由論壇試圖探討兩岸間應對全球化專利布局管理策略,從「台灣商業技術創新與專利管理在ESG的角色與價值」、「大陸新能源領域創新發展與專利運用」、「大陸應對全球化的專利布局策略」、「台灣應對全球供應鏈下的專利戰略與布局策略」等議題切入,進行分享供後續相關參考。

 

台灣綠色技術概念與創新

 

首先,由創智智權管理顧問(股)公司資深顧問邱素梅女士提到「ESG的角色與價值」:主要是透過環境保護、社會企業責任,還有公司治理這三個很關鍵性的面向來評估一家公司是否永續發展。ESG面臨問題在於沒有一個統一標準,領域也非常複雜,所以在實踐過程中不斷發現錯誤,並去改進,事實上,ESG對企業來講是一個探索,以及學習的過程。簡而言之,ESG要做的事情,事實上就是照顧環境、回饋社會跟用心管理。相對於早期CSR(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是一個比較新的字,早期CSR是一個社會企業責任,所以當企業可以把CSR做好時,會認為是典範公司。當一個企業在實施它的社會跟環境的永續的時候,事實上是可以兼顧它的商業利益,尤其若是具有所謂創新科技、還有解決方法的公司,甚至可以在ESG這個領域裡面開放出一個更大商機。早期所謂行有餘力回饋社會的企業形象,近幾年轉變成若在3、5年之後不把這件事情做完就跟不上,變成是一個企業的生存戰。

然而近期,「漂綠」這個字眼在ESG裡面,大家都有一個共識,事實上它是所謂ESG裡面最大的法律合規風險,在此提到的漂綠,事實上在講的就是一個企業把它的資源跟預算投入在環保相關形象廣告跟公關活動,遠遠超過它實質上花費於企業永續活動上。就整體建議來說,當從本業做起的時候,可以先思考企業本身可以做什麼,現在可以做什麼跟未來應該可以做什麼,當這兩件事情開始去架構時,整體的ESG計畫會越來越清晰,且從本業做起有另外一個好處,就是可以透過此方式把對應的供應鏈及供應商,將客戶連結起來,讓整體效益發揮比原來計畫更完整。在商業模式上,「碳的流動,就代表價格的流動」,企業應開始去思考,每個活動會產生多少碳,成本應該開始攤在企業產品裡,所以當它變成是一個很重要的一個經濟因素時,就會思考去融入所謂的經濟策略跟商業模式,開始去促成內部創新。

舉例來說,華碩電腦碳中和筆電之碳合作夥伴服務,除了在筆電產品上達到碳中和,同時供應鏈背後亦有節能減碳需求,所以華碩去取得第三方國際認證,讓它的客戶在購買電腦時,同時可以去購買碳權;以一站式的合作夥伴關係、也解決了碳排的情況。台灣水泥公司,屬高污染產業,所以當它開始發展永續時就先從低碳建材開始做起,但是除了做低碳建材還可以提供什麼樣價值給客戶,是不是可以提供綠電建築,是不是可以提供綠電相關儲能設備,當建材需要回收時,是不是能夠幫客戶去做回收,因此台泥花費6年時間打造出一個整體永續方案,從水泥本業跨足到再生能源儲能跟電池。換句話說,台泥不再是賣所謂低碳建材,它還賣一個碳知識跟碳服務,這是兩家台灣企業成功的一個商業變形模式。

台灣新應材(股)公司法務智權室主管黃崧洺先生分享有關「應對全球供應鏈下的專利戰略與布局策略」。由於地緣政治對半導體供應鏈的影響,早在2019年初台積電發生「光阻液事件」損失數億美元後已意識到:先進製程不只靠台積電自己的技術才能完成,半導體材料品質的精進更關鍵。2019年底台積電品質暨可靠性組織長何軍在供應鏈論壇專題演講強調:「材料將是摩爾定律的推進者」,當微縮製程將線路愈做愈細,「舊材料已變成新風險」,因此在專利戰略上將產業跟專利分析做一個融合,促使新應材公司去提供初步分析報告,並從報告中觀察到,台灣在特用化學品半導體光組材料專利權人中,其最重要的專利權人是TSMC,這可能會跟大部分的先進想法會有蠻大落差,在做完分析之前,亦認為材料商應是最大權利人,可是其實最大的專利權人是TSMC,下來才是其他的材料供應商,不論新應材、奇美實業、台灣永光或是台灣其他大學、工研院,相對來說並沒有這麼多。

所以在先進半導體光阻產業專利布局策略應,第一、先進半導體光阻的研發進行台灣資源的整合,建立合作聯盟;短期儘快推出符合下游半導體製造產業所需的先進半導體光阻的原型;第二、智財布局以圍繞式策略為主,透過在地特殊規格化的研發,造成競爭對手實施專利的困難度,並可特別聚焦於中游光阻配方技術開發,透過圍牆式的專利布局,逐步建立智財的防線;第三、中長期的重點研發方向為「先進半導體光阻組分製程」及「先進半導體光阻配製製程」,以解析度、對比度作為功效研發突破的方向;第四、光阻配方核心的光敏感劑的技術方向應以金屬氧化物及磺酸酯類化合物並重,進行關鍵技術的突破,專利布局策略則以特定阻卻和迴避發明式為主,策略性專利為輔,建立產業優勢。

 

中國大陸新能源發展及平台產業管理策略

 

北京同立鈞成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劉芳女士分享「大陸新能源領域創新發展與專利運用」。其分享電動汽車以及新能源產業主要原因有三:第一、就是目前在全球經濟都在放緩環境下,新能源產業尤其是新興產業下的電動汽車,受到全球各國關注,在中國大陸來講,此領域在多年積累下有了更好的發展前景和發揮空間;第二、專利在整個能源產業中,有非常值得探討的專業性話題;第三、有關於碳排放和碳中和在中國大陸稱之「雙碳經濟」,在整個分享過程中及很多很重要環節上,也不乏出現了許多台灣企業的身影。

依照數據,中國大陸位居第1大電動汽車市場,2023年占全球電動汽車銷量61%;歐洲為第2大市場,2022年銷量增長超過15%;美國為第3大市場,2022年電動汽車銷量增長了55%。當年有關電池部分在北京高院最後判決結論,維持了磷酸鐵鋰電池正極的基礎專利,該判決決定在中國大陸電池工業協會文章裡提及,此項專利至少對於磷酸鐵鋰電池技術分支發展有其深度影響。

另外,中國銀聯(股)公司知識產權高級經理劉大江先生針對平台型企業海外專利策略,是以「應對全球化專利布局策略」進行分享,主要有三點觀察,第一、其特別注意到一帶一路國家,專利申請的高速增長,因為台灣的企業向來比較重視先進國家的布局,對於新興國家裡面,布局相對較少,此點提醒台灣企業注意,因為新興國家事實上有相當多的商機發展;第二、擅用PCT及PPH制度,藉由專利審查高速通道,節省下的時間最多可以縮短達到6個月,提高授權許可達到八至九成以上,所以此制度在台灣企業思考上,如何能夠做進一步運用及提升成效值得深思;第三、強調有關標準制定,運用標準來進行交互授權,以及建構產業生態鏈,此為重要課題,因為台灣企業可能因費用關係,長久以來在標準組織參與上相對較少,但現在國際間競爭,必須要透過標準來實現整合及跨境目的。(作者為工總智慧財產權處資深專員)

訂閱電子報

每月寄送一次,提供智財權發展與
新知讓您完整掌握最新消息、國際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