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05 出處 / 中國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
為了落實中央金融工作會議關於做好「五篇大文章」的工作要求,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促進智慧財產權金融發展,加強對科技創新和文化產業的支持,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國家知識產權局、國家版權局日前聯合印發工作方案,在北京市、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廣東省、四川省、深圳市、寧波市等省市開展智慧財產權金融生態綜合試點工作。
近年來,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智慧財產權金融業務保持快速增長。 其中,2024年,銀行業金融機構累計發放智慧財產權質押貸款2555.7億元,同比增長33.4%; 累計發放貸款戶數26545戶,同比增長23.4%。 但是,一些地方和領域還存在制約智慧財產權金融發展的諸多痛點、難點和堵點。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會同國家知識產權局、國家版權局經深入調查研究,決定選取智慧財產權密集且工作基礎較好的地方開展智慧財產權金融生態綜合試點工作,在問題取得突破並積累經驗后,逐步複製推廣。 工作方案以「智慧財產權」這一關鍵要素為突破口和抓手,堅持“問題導向”,在登記、評估、處置、補償等關鍵環節提出針對性的政策措施。
一是針對「登記難」問題,支援在試點區域設立商標權及版權質押登記服務視窗或者代辦點,開通版權質押登記綠色通道,推進質押登記辦理便捷高效; 加快建設在線版權質押登記平臺,縮短辦理週期。
二是針對「評估難」問題,鼓勵商業銀行對於單筆1000萬元以下智慧財產權質押貸款通過內部評估或者銀企協商形式確定價值; 鼓勵政府部門在智慧財產權價值評估方面提供數據、模型和系統支援; 有條件的地方可以探索用智慧財產權整體評價替代價值評估。
三是針對優化金融機構服務機制,指導金融機構制定智慧財產權金融業務辦法和管理制度; 鼓勵延長貸款期限,提高中長期貸款比例; 鼓勵將動植物新品種權、地理標誌、數據權益等納入可質押智慧財產權範疇; 支持銀行業信貸資產登記流轉中心為智慧財產權質押貸款轉讓提供綠色通道服務,三年內免收各項費用。
四是針對「處置難」問題,健全智慧財產權交易機制,推進專業化處置平臺建設,鼓勵智慧財產權交易運營平臺等設置智慧財產權質物處置專門版塊; 探索採取企業預繳質押期間專利年費等方式,避免專利權因未繳納專利費而失效。
五是針對風險補償機制有待健全問題,鼓勵地方建立健全風險分擔和補償機制,探索風險補償前置模式; 加強智慧財產權金融協作,發揮「政府+平臺+金融」三方合作模式作用,實現資訊、數據互聯互通,提升綜合服務水準。
下一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將會同國家知識產權局、國家版權局指導試點省市結合工作實際,細化工作舉措。 加強組織協調,定期開展經驗交流和案例推廣,通報工作進展情況,推動智慧財產權金融工作提質增效,努力形成科技、產業、金融良性迴圈,助力新質生產力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