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商大陸智財權服務網-最高人民法院2024年度司法研究重大課題“生成式人工智慧服務提供者侵權責任問題研究”課題開題論證會順利召開

最高人民法院2024年度司法研究重大課題“生成式人工智慧服務提供者侵權責任問題研究”課題開題論證會順利召開

2025-03-05 出處 / 人大未來法治研究院

近日,由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與君策中心聯合承擔的最高人民法院2024年度司法研究重大課題“生成式人工智慧服務提供者侵權責任問題研究”課題開題論證會在中國人民大學召開。 開題論證會由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與君策中心共同主辦,中國人民大學未來法治研究院、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數位法學教研中心、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團隊“新科技革命與未來法治創新團隊”承辦,會議由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未來法治研究院執行院長張吉豫主持。

一、致辭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院長王旭教授首先代表學校和專案組向與會嘉賓致以誠摯歡迎,並向各位領導、專家對專案組和中國人民大學的大力支援表示衷心感謝。 王旭教授表示生成式人工智慧近年來取得突破性進展,廣泛應用於內容創作、資訊生成等領域,然而其快速發展也帶來諸多侵權責任問題,亟需解決。 各主持人在課題相關研究領域有紮實的科研基礎,課題責任單位將全力保障課題順利實施並取得突出成果。

 

二、課題負責人開題彙報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未來法治研究院執行院長張吉豫為各位專家彙報了課題研究展開的背景以及頂層設計考量,從國內司法研究案例出發,闡述生成式人工智慧服務目前已引起大量侵權糾紛,並結合基於大模型的生成式人工智慧服務典型特徵展開,表明課題研究目標在於界定生成式人工智慧服務提供者的侵權責任,回應社會關於人工智慧法治建設的迫切需求。

北京君策知識產權發展中心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交叉科學研究院博士後李銘軒為各位專家彙報了課題的研究內容和研究計劃。 研究內容的總體思路圍繞爭議問題、生成式人工智慧技術原理和特點、侵權法領域責任與具體解決對策展開。 此外,在研究計劃部分介紹了課題研究方案與課題總體進度安排,現有階段性成果與預計產生的最終成果。

 

三、與會專家評議與指導

接下來,與會專家對課題工作進行了評議指導。

北京理工大學法學院教授、北京智慧財產權法研究會會長曲三強指出,課題需要釐清人工智慧的屬性,對人工智慧在因果關係鏈中的作用進行解讀,要注重堅持以人為本、工具向善等價值理性。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李琛肯定了此課題選題的價值,就避免現有研究的幾項典型誤區進行了建議,指出需維護現有理論和體系的自洽,特別要對民法理論深入研究。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楊明指出課題要注意有限研究週期內的聚焦,並建議在明確侵權責任具體概念的基礎之上,從裁判思路角度給出方案,比如責任豁免的判斷等,並進一步思考侵權行為損害承擔的問題。
 

清華大學法學院長聘副教授蔣舸指出要梳理和區分不同侵權類型,在制定規則時需要考量怎樣的利益分配模式更容易滿足權利人的訴求,且生成式人工智慧在生成過程中使用者和平臺的控制力都存在變化,課題組要注重進行研究區分。
 

中央民族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熊文聰指出課題應當考慮科技革命、法學人文價值等問題,進一步探討技術對法律的影響是否值得創設新的規則,以及現有規範能否解決技術問題。
 

北京市海澱區人民法院民事審判五庭(知識產權審判庭)庭長楊德嘉認為現在討論的人工智慧還沒有到強人工智慧階段,要針對目前的發展狀況開展研究; 並針對訓練端、輸出端的侵權問題研究提出了建議。

 

四、課題管理單位專家講話

中國應用法學研究所互聯網中心主任、研究員宋建寶作為課題管理單位專家發表意見,肯定了目前課題組的進展狀況,強調了課題開展中的注意事項,並希望課題組成員能從此次開題會中吸納接受相關專家建議,保質保量完成課題研究。

 

五、課題指導單位專家講話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三庭審判長,二級高級法官秦元明作為課題指導單位專家發表意見,對課題進行了多維度指導。 其中,秦審判長特彆強調,課題組要研究政策取向,注意中國的國情和政策與國外存在差異; 課題研究要注意分析不同具體情形的差異,細化、深化課題研究。 最後,秦審判長對於相關法律問題提出了四項意見。

 

在開題論證會決議環節,專家組審查了相關材料,充分肯定了專案團隊進行的深入論證工作和已取得的進展,一致同意通過課題的實施方案論證。 同時,與會專家領導對專案的進一步開展提出了建設性意見和建議,強調專案要聚焦重大問題,攻堅克難,力爭取得標誌性、引領性成果。

訂閱電子報

每月寄送一次,提供智財權發展與
新知讓您完整掌握最新消息、國際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