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商大陸智財權服務網-最高人民法院舉行2025年知識產權宣傳周新聞發布會

最高人民法院舉行2025年知識產權宣傳周新聞發布會

2025-04-22 出處 / 最高人民法院

2025年4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舉行新聞發布會,發布《中國法院智慧財產權司法保護狀況(2024年)》及2024年人民法院智慧財產權典型案例,並回答記者提問。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陶凱元、最高人民法院民三庭庭長李劍、最高人民法院智慧財產權法庭副庭長郃中林出席發布會。發布會由最高人民法院新聞發言人林文學主持。 發布會上,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陶凱元介紹了全國法院2024年智慧財產權司法保護整體情況。

2024年,人民法院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牢固樹立保護智慧財產權就是保護創新的司法理念,始終聚焦創新保護,為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提供優質司法服務和有力法治保障。
一、提高案件審判質效,充分發揮智慧財產權司法保護職能
一是公正高效司法。 2024年,全國法院新收各類智慧財產權案件近53萬件(其中一審47.99萬件),審結54萬余件(其中一審49.41萬件),結案數、審限內結案率平穩上升,案-件比及上訴率、二審改判-發回重審比、申訴申請再審率等各項指標均趨優,審判質效持續提升。二是堅持嚴格保護。 去年全國法院在460件智慧財產權民事侵權案件中適用懲罰性賠償,同比增長44.2%。 最高人民法院在「新能源汽車底盤」技術秘密侵權案中依法適用懲罰性賠償,判賠金額達6.4億余元,該案入選「新時代推動法治進程2024年度十大案件」。。三是有效定分止爭。 積極探索知識產權糾紛特色化解模式,實質解決爭議。 最高人民法院成功化解一起涉及知名電影作品的著作權侵權糾紛,促成雙方就該案及其餘近140部作品的潛在糾紛達成調解,有效避免當事人再起紛爭。
二、加強創新司法保護,助推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
一是強化科技創新司法保護。最高人民法院發布《關於以高品質審判服務保障科技創新的意見》,對涉科技創新領域審判工作提出全面、系統指導意見。依法審理涉高新技術領域智慧財產權案件,提升關鍵領域、核心技術等科技創新成果司法保護水準。加大侵害技術成果知識產權行為打擊力度,凈化科研生態。 保障創新主體合法權益,激發科研內生動力。 最高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審理涉「骨關節炎藥物」專利權屬案,依法維護科研主體權益,激勵高科技人才勇於創新、安於創業。二是助推統一大市場建設。 嚴厲打擊商標惡意註冊及侵權仿冒,加大地理標誌商標權利及馳名商標、傳統品牌、老字型大小保護力度,打造有國際影響力的中國品牌。強化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司法,依法規制破壞公平競爭、擾亂市場秩序行為,引導行業向開放、創新、賦能方向發展。三是優化創新權益保護。 研究制定數據產權司法保護指導意見,妥善處理數據權益糾紛,推動數據要素高效流通和交易。 依法審理涉人工智慧糾紛案件,支持人工智慧依法應用,引導人工智慧產業健康科學發展。北京互聯網法院審結“AI文生圖案”,積極探索人工智慧生成物著作權保護路徑,該案入選“新時代推動法治進程2024年度十大提名案件”。
三、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健全智慧財產權審判體系
一是持續加強智慧財產權專業化審判機構建設。全國地方法院智慧財產權法庭達30個,具有智慧財產權民事案件管轄權的基層人民法院達558個,智慧財產權案件管轄布局持續優化。最高人民法院智慧財產權法庭成立6年來,審結技術類知識產權上訴案件近2萬件,涉戰略性新興產業案件數量和佔比逐年攀升,國家層面智慧財產權案件上訴審理機制改革成效逐步突顯。深入推進“三合一”審判機制改革,有序開展試點工作,全國共有25個高院、242個中院和287個基層法院實行智慧財產權案件“三合一”審判機制,智慧財產權司法保護整體效能進一步提升。 二是探索完善智慧財產權專門化審判機制。 研究制定智慧財產權訴訟特別程式法立法建議稿,推動納入立法規劃。 加強區域司法協作,不斷提升案件審判質效。 北京、內蒙等地法院建立並深化區域智慧財產權司法審判協作機制,推動相關區域法院審判信息共用及人才交流培養。三是完善多元化事實查明機制。 持續推進「全國法院技術調查人才庫」建設,有效緩解技術類案件事實查明難題。 積極開展“版權AI智審”應用試點工作,從源頭預防圖片類著作權糾紛,該案入選國務院智慧財產權強國建設第三批典型案例。
四、統一法律適用標準,完善智慧財產權裁判規則
一是積極推進司法解釋發布工作。最高人民法院出臺反壟斷民事訴訟司法解釋,系統規範和明確反壟斷司法適用標準。 研究起草智慧財產權刑事司法解釋,有力制裁和震懾嚴重智慧財產權侵權行為。 加快推進專利、商標、著作權司法解釋起草工作,促進司法保護規則完善統一。 二是持續加強條線指導力度。 最高人民法院統籌部署條線工作,開展精準監督指導。 與相對薄弱法院建立常態交流機制,整體提升審判能力。開展非正常批量訴訟治理,引導權利人依法正當維權、誠信訴訟。 組織業務培訓和理論研究交流,打造智慧財產權專業審判人才平臺。 三是有效發揮案例指導作用。 最高人民法院發布專題典型案例,及時總結相關領域司法裁判規則。 加大人民法院案例庫入庫案例推送力度,推動相關裁判規則健全統一。 積極利用法答網平臺指導實踐,推進「庫網融合」,促進答疑成果轉化。 截至2024年底,圍繞知識產權審判,入庫案例達到772件,完成法答網答問7000餘條,形成精品答問207條。
五、完善協同配合機制,促進形成知識產權保護合力
一是持續加強司法行政銜接協作。最高人民法院與國家版權局聯合印發《關於強化版權協同保護的意見》,構建版權大保護工作格局。落實與國家知識產權局簽訂的《關於強化智慧財產權協同保護的意見》,推動商標行政審查標準與司法標準統一。北京、浙江等地法院與當地相關行政機關建立銜接機制,加強對智慧財產權侵權及不正當競爭案件資訊共用和協同監管。二是深化落實“總對總”訴調對接工作機制。 全國範圍內實現智慧財產權調解組織全覆蓋,調解組織、調解員持續增長。 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第二批“總對總”知識產權糾紛調解優秀案例及典型經驗做法,發揮示範引領帶動作用。三是持續推動司法建議制發和落實工作。 最高人民法院積極推動涉電影產業司法建議落地見效,2024年全國法院一審新收涉電影著作權糾紛案件同比下降43.32%; 與中國電影家協會、中國文聯權益保護部共同舉辦“保護智慧財產權、助力創新創造”電影短片徵集活動,服務電影產業高質量發展。北京、河北、山西等地法院積極制發司法建議,完善相關行業監管政策,推動產業規範健康發展。
六、加強對外交流合作,服務高水平對外開放
一是依法平等保護中外當事人合法權益。 2024年,全國法院新收一審涉外智慧財產權案件8252件,人民法院公平公正審理涉外智慧財產權案件,平等保護中外當事人合法權益,作出更多引領性司法裁判,彰顯我國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的負責任大國形象。二是深度參與智慧財產權全球治理。 最高人民法院與世界知識產權組織聯合舉辦智慧財產權司法國際研討會,積极參加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召開的國際會議,為全球智慧財產權治理貢獻中國司法智慧。向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法律與條約資料庫推薦66件中國智慧財產權案例,加快推進資料庫案例更新錄入及典型案例集編輯工作,用司法案例講好中國智慧財產權法治故事。積極推進與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仲裁與調解中心交流合作,助推涉外智慧財產權糾紛實質化解。三是積极參加雙邊多邊交流。 最高人民法院舉辦中美智慧財產權司法交流會,推動雙方加深理解並形成共識。 持續推進中歐智慧財產權合作項目相關工作,促進雙方交流。 舉辦中英智慧財產權法官交流研討會,參加中國-新加坡案例大講壇、亞洲商事法官大師班培訓、韓國國際智慧財產權法院會議等國際交流,持續加強與國際商標協會等國際組織的交流合作,不斷提升中國智慧財產權司法國際影響力。
新時代新征程,新使命新作為。人民法院將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引,充分發揮智慧財產權審判職能作用,以高水平智慧財產權司法保護,促進一切生產要素活力競相迸發、一切創新源泉充分湧流,為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和智慧財產權強國建設貢獻司法力量。 
 

掃碼可看《中國法院智慧財產權司法保護狀況(2024年)》全文。

訂閱電子報

每月寄送一次,提供智財權發展與
新知讓您完整掌握最新消息、國際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