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2020年4月29日電 (黃鈺欽 梁曉輝)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日前分組審議著作權法修正案草案。常委會委員針對著作權人維權成本高、侵權賠償數額低、執法手段不足等熱點問題發表了建議。不少委員呼籲落實“嚴保護”的法治導向,通過有效舉措提高侵權代價和違法成本。 強化制度約束:建議堅持“嚴保護”導向 李學勇委員說,建議進一步強化制度約束,落實“嚴保護”的法治導向。“保護”是智慧財產權領域的一項基礎性工作,這次修改著作權法的重要導向,就是要健全著作權制度,完善保護體系,提升保護能力,加強行政執法和司法保護薄弱環節建設,通過法治的力量營造尊重知識、崇尚創新、誠信守法的良好氛圍。 楊志今委員表示,要堅持智慧財產權“嚴保護”的導向,提高侵權代價和違法成本,研究更加有效的舉措,把著作權保護同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更加緊密結合起來。要進一步完善著作權管理體制機制,提升著作權領域治理效能,努力形成政府監管、司法保護、行業自律、社會監督相結合的著作權保護格局,從而解除作者創作作品的後顧之憂,為著作權人利益的實現提供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 懲罰性賠償:建議增強可操作性
2020年4月28日國家知識產權局發布,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個在我國締結、以我國城市命名的國際智慧財產權條約——《視聽表演北京條約》(簡稱《北京條約》)今日生效。 《北京條約》於2012年6月26日在北京締結,是聯合國專門機構——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管理的一項旨在保護表演者權利的國際版權條約。根據條約生效條款,其將在30個成員國批准、加入3個月後生效。今年1月28日,印尼成為該條約關鍵的第30名成員,這一備受矚目的國際版權條約得以在4月28日,即今日生效。 《北京條約》的締結和生效,將全面提升國際社會對表演者權利保護的水準,從而充分保障視聽表演者的權利,進一步激發其創造熱情,豐富精神文化產品,推動視聽產業健康發展,保護傳統文化和民間文藝,促進文化多樣性發展。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總幹事高銳先生高度讚揚《北京條約》,稱其為國際智慧財產權保護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作為條約締結地,中國政府在推動《北京條約》締結和生效方面開展了富有成效的工作。2012年,由國家版權局和北京市人民政府聯合承辦的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保護音像表演外交會議在北京召開,中國政府積極協調、推動《北京條約》順利締結,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宣導創新文化,強化智慧財產權創造、保護、運用”。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是完善產權保護制度最重要的內容,也是提高我國經濟競爭力的最大激勵。 去年是著作權管理職能劃歸宣傳部門的第一年。陝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著作權保護工作,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的重要論述,提高政治站位元,深化思想認識,抓好貫徹落實。各級著作權管理部門圍繞加強著作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的總體要求,積極行動,著作權行政執法監管成效顯著,軟體正版化工作得到了扎實推進,著作權公共服務不斷優化,著作權產業高品質穩步發展,各項工作邁上了新臺階。 2020年,陝西省著作權工作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守正創新,砥礪奮進,強化著作權行政執法監管,提高著作權公共服務能力和水準,有效推進軟體正版化,促進著作權產業高品質發展,為奮力譜寫新時代陝西建設新篇章提供有力支撐。 嚴格保護強化著作權執法監管 積極履行著作權行政監管職責。陝西省版權局將按照“嚴格保護、提升效能、分類監管、引導規範”的工作思路,儘快理順著作權執
據中國婦女報於今(2020)年1月2日的報導指出,據國家版權局消息,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近日完成“2018年中國版權產業經濟貢獻”的調研報告。調研顯示,2018年中國版權產業的行業增加值為6.63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9.0%;佔GDP的比重為7.37%,比上年提高0.02個百分點。中國版權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穩步提升,總體規模進一步壯大。 據介紹,從2013年至2018年,中國版權產業的行業增加值已從4.27萬億元人民幣增長至6.63萬億元人民幣,產業規模增長了55%。 調研顯示,新聞出版、廣播影視、軟件、廣告與設計等新業態加快融合發展,推動核心版權產業快速發展。2018年中國核心版權產業行業增加值已突破4萬億元,達到4.17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9.30%,佔全部版權產業的比重達63%,對版權產業發展的主體作用更加明顯。 中國版權產業就業規模持續擴大,在促進就業增長、推動外貿出口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2018年我國版權產業的城鎮單位就業人數為1645.53萬人,佔全國城鎮單位就業總人數中的比重為9.53%,比2017年提高0.05個百分點,對促進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