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對應智慧財產法院相關案件的偵查,高等檢察署於2008年7月成立智慧財產檢察分署,為目前唯一的專業檢察署,由於行政院已於今年2月17日通過「國家安全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未來涉及國家核心關鍵技術的營業秘密案件,可能交由智財高分檢偵辦,高檢署特地優化辦案設施,新建置的「科技偵查庭」今天也首度曝光。高檢署檢察長邢泰釗表示,高檢署檢察官原先利用會議室充作偵訊場所,既有的設備已不敷使用,在有限的資源與辦公空間配置下,優先規劃建置科技偵查庭、當事人休息室、增設影印室、儲藏室,並增建檢察官辦公室,分階段優化辦公廳舍及完善必要設施,支援辦案所需,提升檢察專業效能。今天首度曝光的「科技偵查庭」,結合了數位科技,裝配完整的筆錄製作、錄音錄影、證據投影顯像、遠距視訊(國內及國外)及可視化設備,以符合調查取證的要求。除了開庭使用之外,法檯下的平臺式座位設計,也兼具會議室(含線上會議)、商談室或調解室等多功能,檢察官可與告訴代理人或相關人員會談。當事人休息室則以簡樸實用的設備,提供當事人明亮、雅緻的等候空間。高檢署智財分署今天也為相關新設施舉行啟用
商業秘密是智慧財產權的重要類型,凝聚了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創造的智力成果,尤其是涉及高新技術、關鍵核心技術、重要經營資訊等商業秘密,關係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關係企業生存和長遠發展,重要性日益凸顯。近年來,檢察機關不斷加大對商業秘密司法保護力度。在3月1日最高人民檢察院舉行的“加強新時代智慧財產權檢察,服務保障創新驅動發展”新聞發佈會上,最高檢知識產權檢察辦公室副主任宋建立向大家通報了檢察機關的辦案成果——2021年,全國檢察機關共起訴侵犯商業秘密犯罪57件121人,起訴人數同比增加1.42倍。檢察機關將採取哪些措施加強商業秘密保護?對此,宋建立也進行了回應。據宋建立介紹,目前最高檢正在會同最高法聯合制定辦理侵犯智慧財產權刑事案件司法解釋,將進一步明確侵犯商業秘密罪以及為境外竊取、刺探、收買、非法提供商業秘密罪的法律適用標準。此外,檢察機關將聚焦高新技術、關鍵核心技術領域以及事關企業生存發展的侵犯商業秘密案件,加大對採用盜竊、利誘、欺詐、脅迫、電子侵入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侵犯商業秘密,以及為境外竊取、刺探、收買、非法提供商業秘密行為的打擊力度。侵犯商業秘
國市監競爭發〔2022〕26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市場監管局(廳、委):現將《全國商業秘密保護創新試點工作方案》印發給你們,請結合本地區實際情況,認真組織實施。市場監管總局2022年3月2日(此件公開發佈)全國商業秘密保護創新試點工作方案加強商業秘密保護,是強化反不正當競爭的重要任務,是強化智慧財產權保護的重要內容,對於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和創造力,推動我國經濟創新發展、高品質發展,提升國家整體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充分發揮一些地區的先行示範作用,市場監管總局決定開展全國商業秘密保護創新試點工作。現制定如下工作方案。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堅持統籌謀劃,將創新試點作為微觀政策與宏觀政策相結合、監管政策與發展政策相結
台東地方檢察署辦理「營業秘密法產官學座談會」,邀集地方農業產官代表既60人與會,台灣高等檢察署檢察長邢泰釗、花蓮分署檢察長朱家崎出席主持,同時拜訪2名在藝術及農業重生有成的更生人。邢泰釗表示,台灣產業競爭力在國際首屈一指,不僅體現在高科技產業及中小型企業,在農業種苗及生產技術也是世界翹楚,保護優勢的農業種苗及生產技術不再外流,是當前必須共同努力的目標。「營業秘密法產官學座談會」由南投地檢署主任檢察官謝志遠檢、高檢署智慧財產分署檢察官朱帥俊主講,分別講授「如何管理你的營業秘密」和「記住3321、守住營業秘密」,提醒農友們如何技術保護不外流。隨後邢、朱兩位檢察長在東檢安排下,參訪更生人、砂畫藝術家朱國富作品,也到鹿野鄉拜訪更生人阿成的木瓜園,對2名更生人重返社會的奮鬥精神給予肯定。
為防止國家核心關鍵技術之營業秘密遭外國、大陸地區侵害,行政院今天通過法務部修正國家安全法,增訂「經濟間諜罪」,最高處12年徒刑、併科罰金1億元。同時增訂「國家核心關鍵技術營業秘密之域外使用罪」,最高處10年有期徒刑、併科5000萬元罰金。行政院會今天通過法務部「國家安全法」修正草案,以及陸委會「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部分條文修正草案;草案將送立法院審議。行政院長蘇貞昌在會中指出,高科技產業是台灣重要經濟命脈,近年紅色供應鏈滲透台灣產業情形愈趨嚴峻,以各種手段磁吸我國高科技人才,竊取國家核心關鍵技術,並時有刻意規避我法律規範,未經許可在台從事業務活動,或假借他人名義,違法來臺投資等情事,對我資訊安全、經濟利益、產業競爭力,與國家安全等,均造成相當危害。蘇貞昌表示,為回應社會各界期待,保護高科技產業,防止重要關鍵技術外流,有必要於法制面建立更嚴密完善的國安防線,加以有效管理並遏止不法。行政院說明,此二法修正將加強防止大陸等境外勢力,對「國家核心關鍵技術營業秘密」之侵害,並加強相關業務人員之赴陸審查;另針對陸企有繞道第三
日前,國務院印發《“十四五”市場監管現代化規劃》,其中提到,構建智慧財產權大保護格局。建立完善跨區域、全鏈條智慧財產權行政保護協作機制,加大執法力度。探索建立智慧財產權侵權快速處理機制。完善行政執法和司法銜接機制,促進智慧財產權行政執法標準和司法裁判標準統一。全面建立並實施智慧財產權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在條件成熟的地區建設一批國家智慧財產權保護試點示範區。加強反不正當競爭執法,堅決查處侵犯商業秘密違法行為。完善藥品專利保護、跨境電商領域智慧財產權保護規則,發佈企業智慧財產權保護指南。加強智慧財產權資訊化、智慧化基礎設施建設,建設智慧財產權保護大資料中心和公共服務平臺。優化專利、商標等申請和審查程式。
攸關我國經濟命脈的國家安全高科技產業,頻傳遭中資企業染指惡性挖角及竊取營業秘密,除了法務部責令高等檢察署加強查緝外,身處蒐證第一線的調查局,為提升營業秘密案件的調查效率及移送品質,已修正「法務部調查局辦理營業秘密案件注意事項」,制訂「侵害營業秘密一覽表」,藉此提升基層調查官的辦案品質。為加速營業秘密相關案件的進行以及避免二次洩密,包括司法院及法務部等相關司法機關全部動起來,法務部率先於2020年11月19日修訂「檢察機關辦理營業秘密案件注意事項」、司法院也於2021年1月28日訂定「地方法院辦理營業秘密案件應行注意事項」;至於負責第一線蒐證的調查局,也於2021年2月25日訂定「法務部調查局辦理營業秘密案件注意事項」。司法及調查機關之所以陸續針對營業秘密案件制定相關注意事項,目的就是要將營業秘密法自2013年1月開始科以刑責後,各司法單位數年來所累積的偵審及調查經驗,統整於作業規範之中,以使相關機關偵審或調查營業秘密案件時,能達成確保犯罪構成要件、儘速偵辦及移送,以及避免二次洩密及惡意訴訟等目標。調查局為提升基層調查官偵辦妨害營業秘密相關
近日,海口市瓊山區法院審結一起侵犯商業秘密刑事案件,該案系海南省首例侵犯商業秘密刑事案件。在徵詢受害企業是否申請不公開審理的意見後,海口市瓊山區法院知識產權審判團隊於2021年12月1日上午公開開庭審理了張某某侵犯商業秘密罪一案,並於近日對該案進行了宣判。被告人張某某于2019年5月入職甲公司,在該公司擔任外貿部經理職務,全權負責公司國外市場行銷業務,包括與國外客戶建立聯繫、溝通瞭解客戶需求、按照訂單供貨等。張某某與甲公司簽訂的《勞動合同書》中明確規定,張某某依法負有保守甲公司商業秘密和智慧財產權的義務,張某某的保密範圍為:甲公司的技術工藝資訊、經營情況資訊、貨源情報資訊、市場管道(資源)資訊、公司戰略資訊、財務資訊等。2020年5月張某某以其丈夫的名義註冊成立乙公司之後,張某某利用其在甲公司工作期間掌握的國外客戶資訊等經營資訊,多次從海南某化工有限公司、嘉興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較低的價格購進和甲公司同樣的“魚膠原蛋白肽”產品54436kg,然後欺騙甲公司的四家外國公司客戶稱:“乙公司是中間商,‘魚膠原蛋白肽’為甲公司產品”,在2020年5月至2020年12月期間分別通過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11126 16:54:05)近年國內外企業機密外洩事件頻傳,根據國際研究報告指出,2020年每起洩密事件企業負擔的成本為424萬美元,足見完善的機密資料管理制度對公司經營至關重要。為瞭解產業在營業秘密與機密資料管理上面臨的挑戰與需求,經濟部技術處委託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資策會)執行「110年度區塊鏈創新產業資料管理應用計畫」,並於11月18日、11月25日舉辦兩場「產業機密資料存證線上研討會」,主題分別為「產業機密資料存證服務評估指引說明」、「我國機密資料存證技術底層服務簡介」。研討會中邀請台灣數位治理協會、全國工業總會、工業技術研究院、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中華電信、中華民國資訊軟體協會、台灣車聯網產業協會、半導體業者及車聯網業者等代表,就產業機密資料存證現況與需求,共同構思如何協助企業強化管理制度與建立存證機制環境。其中,與會的協會代表指出,近年來科技大廠營業秘密外洩事件頻傳,導致企業受到很大的損失,嚴重影響我國整體競爭力,因此在核心技術與智慧財產等相關機密資料保護上,應加強證據的留存。與會的產業界代表也表示,不論是企
資誠PwC在25日與媒體舉行「看不見的商業戰場 企業如何保護自己」企業策略早餐會,幫助企業建立營業秘密法健全的認知,並完整落實營業秘密保護的機制。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所長暨聯盟事業執行長周建宏表示,近年來,台灣的營業秘密侵害案件時有所聞,不僅影響企業的品牌聲譽,更可能造成公司經營管理受到影響,甚至危及國家安全,可見營業秘密對企業和政府都是在「風險與治理」上不可或缺的一環。PwC希望協助企業找出問題的根源,來降低營業秘密外洩的風險,預防未來的經濟犯罪事件,幫助企業建立信任,保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讓企業能夠永續經營。經濟部智慧財產局法務室主任何燦成指出,由於國際貿易與全球化增加人才流動、加上趨於複雜的供應鏈關係,營業秘密的外洩風險也因此增加。企業必須建立完善的營業秘密保護管理機制,最高管理階層應有明確的政策聲明與支持,包括人力、財力和管理規定,進行機密資訊的盤點及分級分類與標示,並落實簽訂智財權歸屬及保密約定、資安控管、紀錄留存與預警、稽核調查與處罰、教育訓練與宣導等。何燦成強調,企業必須把營業秘密的保護視為管理問題而非技術問題,透過「令其不能、令其不敢、令其不